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西北首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与院内无缝衔接救治取得成效

西北首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与院内无缝衔接救治取得成效

发布时间:2012-08-28 09:45:56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在院领导、医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急诊科试用扁鹊飞救TM远程健康管理与急救系统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月1日9点左右家住西安市北郊的患者突发胸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家属急呼120。120救护车上配备有与我科协作的扁鹊飞救远程急救系统,通过该系统120医师将患者的心电信号实时动态的传送到急诊科的远程监护仪上,正在值班的王小闯副主任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电图后发现V2-V4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考虑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且发病时间在1小时左右,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立即建议120急救医师给患者嚼服300m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并请示李丽君主任后安排EICU床位。当120救护车将患者送至我院后,立即施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V2-V4导联ST段明显回落,溶栓治疗取得成功。从患者呼救到溶栓治疗开始只用了40分钟;从患者进入医院到溶栓开始不足10分钟(明显小于AHA推荐的30分钟),和常规诊疗流程相比明显的缩短了再灌注时间,最大限度的挽救了心肌组织,改善了病人的短期和长期预后。
        扁鹊飞救TM远程健康管理与急救系统采用3G及卫星通讯方式。其配套有专项研制的手机,平板电脑,无线血压计,无线心电监护仪,无线指套式血氧仪,无线血糖仪。利用这些仪器,可以移动和远程监测患者的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和心电图,并将检测结果通过3G网络同步显示在平板电脑及特制的手机上,并通过卫星传输,系统提供24小时的自动录入服务,医师可以远程实时查看患者心电、血氧、血压及血糖变化情况。与目前远程会诊系统不同,该系统特别适用急诊急救。目前该公司为我院急诊科免费提供10套设备,一套安放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其余分别投放在急救中心120救护车、府谷县等5所县人民医院,从而形成了一个局域网络,经过近期的试用运行良好。
        高水平的救治应从院前开始。法国德国为首的欧洲医疗救护体系是派出急诊专科医生及救护车参与现场救治,把最有效的救治带到危重病人身边,然后直接转入医院。在陕西省,如西安等大城市有院前120急救,但是院前急救和院后救治脱节,急救车到达现场一直到伤病员送至医院,院内无法得到足够的病患生命体征数据,只能到院进一步检查之后才能制定准确的救治方案。再者120急救人员基本是初级救护人员,在现场对患者简单处理后转送医院,不仅导致现场救治水平低,也缺乏统一的急救诊疗流程指导。
        在急救车内部署移动ICU系统,急诊专科及相关专科医生通过远程无线技术和设备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并指导现场急救人员,有利于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使得患者在救护车上就能得到高水平救治指导,使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大幅缩短院前急救与院后治疗的衔接时间,有效利用了大医院的人才资源,弥补了院前救治水平低下的不足,提高了院前救治水平,培养了120急救人员现场救治能力。建立这种模式,得到了西安市120领导和急救医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在西安市院前急救120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急诊科首先在西安市部分120救护车安装移动无线技术及设备,将救护车变成可以移动的重症监护室(移动ICU),实现急救现场与医院之间的零延迟、零距离通讯,将患者重要生命体征数据-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实时采集和全程监控。时间就是生命,尤其对于急重症病人更是如此。使得急救方案可以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第一时间即可快速制定。在病患送院途中,医院内可以提前准备急诊救治所需的人员、器械等,病患送达医院即可立即救治,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患者的获救几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与120联合,试行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溶栓治疗,同时开展各种危重病的院前救治,将猝死的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直接PCI。这样的救治模式,这种模式不比欧美国家差,而且在优化医疗资源方面更胜一筹。

文:急诊科 佘君
责编:屈姝利 
作者: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