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政治学习通知

政治学习通知

发布时间:2013-04-23 09:46:47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政治学习通知


本周三(424日)下午,请各科室组织学习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微时代见证大爱中国;学习人民日报评论---雅安平安,中国加油请各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部门工会主席、护士长组织本科室职工认真学习,并做好记录。


党委宣传部


2013422


 


附件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微时代见证大爱中国


整个中国一跃而起,这是芦山地震后,一个国家面对灾难的姿态。政府有力有效的举措,媒体及时充分的播报,更有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心手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而早已进入亿万人民生活的互联网,无疑是凝聚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条关于地震的微博,转发超过46万次;微信地震救助公众账号,不到1天有近10万人关注,发送信息15万条;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联手行动,搭起寻亲平台……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四川、都去雅安,但在这个平台上,时空差距缩小到零,每个人都能表达关切、抒发心声、提供建议。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孤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我们的心在一起,人人都是雅安人


5年前的汶川地震,无数网友在QQ签名中点亮红心,传递强烈情感力量。通过博客、论坛组织起来的志愿者,更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从社交网络到微博,再到异军突起的微信,网络伴随国家一起成长。一方面是精神的传承,一方面是现实的发展,力量汇集抗震救灾大能量,以无数个体积极参与,搭建起新的救援生命线。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突发事件和公共讨论的洗礼下,网民在不断走向成熟。芦山地震后,整个互联网呈现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让人看到一个充满公民精神的公共空间正在形成。志愿者还未出发,已有人呼吁为专业救援让出道路;记者刚刚上路,提醒注意媒体道德的微博已成热点。一条虚假寻亲信息,更成为众矢之的,让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共识更加牢固。少打电话、不乱捐赠,甚至是不炒作、不煽情,从满腔热忱到理性冷静,网民心态日渐成熟,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前行的缩影?


不仅仅是爱心平台,网络也可成为强大的现实支撑。无论是救援还是重建,自组织力量不可或缺。虽然还有盲目奔赴灾区造成的拥堵,但汶川地震时开车送方便面、矿泉水的初级救灾,已经为组建专业救援队募集急需物资所取代,网络在动员之外,更发挥着信息聚合、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更何况,携手同心之情、民胞物与之意,本身就是最强大的中国力量


当然,这个刚刚展现的微时代,在灾难面前展现了凝聚人心的正能量,也暴露了其显而易见的缺陷,虚假信息鱼龙混杂,戾气情绪相互激荡。比如,一个曾深陷信任危机的慈善组织在发布救灾信息后,遭遇一片

作者: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