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健康报第03版:新闻《奠基西北 大义立院大医为民 ——记重传承稳发展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7年1月4日健康报第03版:新闻《奠基西北 大义立院大医为民 ——记重传承稳发展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院重视宣传,扩大自身影响力
开篇语
一直以来,宣传工作是我国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卫生计生单位的宣传工作者们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为我国的健康传播事业及健康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但是,由于宣传工作本身的特点,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重点一直是为其他先进人物和事迹摇旗呐喊,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者们一直为普及医学科普知识、沟通医患关系等在默默无闻地充当着行业的幕后英雄。为了让卫生计生行业了解宣传工作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让各地宣传工作者们在院报院刊的创办、新媒体的运用等方面互相交流好经验、共享好方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联合健康报社共同主办了“优秀医院宣传平台及优秀医院宣传工作者推荐活动”。即日起,我报将开辟活动专版、专栏,将各级卫生计生单位在宣传工作中所取得的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分享给读者,以期为广大卫生计生宣传工作者们提供借鉴。
在千年文明古都西安有一所西北历史最久、盛名遐迩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它诞生于中国现代医学初生期的北平,在抗战烽火中为民族大义迁陕,携中国人自己点燃的现代医学火种,奠基并开拓了大西北现代西医教育和临床医学,这就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临床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烽火涅槃大义迁陕 筚路蓝缕砥砺发展
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在北平创办了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医学院校——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开办供临床教学的附属诊察所,其后发展为著名的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创办的大学附属医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立北平大学与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奉教育部命令迁移西安,组建起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10月北平大学医学院改为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随迁重建。1938年3月医院再迁汉中,后奉命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历经时代变迁和图强发展,医院名称十多次变更,即是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落根西北近80年来,如中国皮肤病学奠基人蹇先器、中国小儿学科创始人颜守民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先贤大家,一代代医学精英在此精研医术、救死扶伤,为全民族的抗战胜利、为创建新中国卫生事业、创立和发展西北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和现代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医济世敬佑生命 传承深厚区域领衔
作为西北地区最早的大型国家队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曾开创陕西地区许多学科和专业,始终担当着区域领军团队的角色。医院现开放病床2200张,年收住各类病人近9万人次,年门急诊量190余万人次。医院有教职员工3700余名,其中400余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50多名专家享受国务院和陕西省特殊专家津贴。
医院现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专科病院,其中泌尿外科、皮肤病专业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骨外科、消化内科、临床专科护理、地方病科(地方性骨病、心肌病、碘相关及甲状腺疾病)、麻醉科、皮肤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医学科、中医科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血液内科被陕西省卫生计生委评为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皮肤病院、消化内科、眼科、泌尿外科、麻醉科被陕西省卫生计生委评为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中医肾病学科被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陕西省中医重点学科。
此外,医院为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拥有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重点实验室及耳鼻咽喉疾病、消化疾病、皮肤病性病、医学超声诊断、小儿外科、急诊医学科、手术室等7个陕西省专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儿童外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陕西省慢性肝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等机构也由该院领衔主持。医院多个学科、多项医疗技术和学术研究已居国内外先进水平,国内首例寰齿关节置换术、国内首例宫内胎儿腹腔囊肿微创治疗术、微创外科、腔镜技术、皮肤科、小儿外科医疗技术等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在西北及陕西省医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和领军地位,在西北及周边区域群众中享有极高的认可度和良好的口碑。
尊师重道桃李天下 学科建设领航发展
作为西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奠基者和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医院现设有15个临床学科系,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多个层次的临床教学和地方医师进修培养任务,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教育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医院专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始终受邀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多个学科规划教材的编写,已获数十项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奖, 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
医院坚持以科研领航发展,支持攻关、鼓励创新,数十年来承担了数百项国家、部、省、市级医学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十五攻关项目、原卫生部重点发展基金等科研基金数千万元的支持;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中标数和经费数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近10年来,医院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3项,编著(译)高水平学术专著35部,年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
医院创建承办的《中国皮肤性病学》《中国医学文摘 皮肤科学》和《中国儿童保健》三种专业杂志均为国家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在学术界影响极大。医院还长期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学术界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
仁心尚德勇于担当 扶危济困彰显责任
医院有着百年大医大义文化基因传承,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义不容辞的天职。医院在抗战烽火中为拯救保存和复兴中国医学科学、救治抗战将士毅然迁陕;在解放战争时师生一心,护院反迁,保留住了当时西北最大的医院,并积极培训部队医务人员、随军救治伤员;在大规模建设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热潮中,医院专家们响应号召,防治烈性传染病、消灭性病、培训大批医疗卫生工作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之后,医院数十年如一日上山下乡巡回医疗、帮扶基层、对口扶贫,配合国家外交远赴非洲参加医疗援助,尤其在地震、洪涝灾害、车祸、中毒等重大自然灾害、群体伤害等紧急抢险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都能在第一时间组织抢险医疗队,及时冲到第一线。
医院认真践行国家医改大政,凭借自身优势医疗资源和专家技术,支援帮扶基层,已与一百多家省内外基层医院建立协作和医联体。
品牌助力医院发展 宣传服务百姓健康
医院长期以来重视医院品牌影响力对助力医院发展,服务群众健康的作用。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医院适时投入资源和力量,与时俱进构建多媒体、全方位的宣传平台,着力建设和办好报纸、网站、微博、官方微信等,以最大宣传力度来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群体需求,扩大医院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2002年6月,医院创办了《西北医院》报,并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出版发行,现每期发行量达13000份,寄送上至行政管理领导部门,下到各区县医疗卫生单位,直至乡镇卫生院。在传达上级卫生工作政策及医院重要工作精神,报道医疗、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动态的同时,院报介绍医院重点优势学科、特色专科、知名专家教授,报道新技术、新疗法,尤其重视普及医学健康知识,每期都约2或3名副高以上专家撰写医疗健康稿件,创刊十余年来240多期从未间断,成为最受欢迎的特色版面。院报连续多年获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院报刊专业委员会“优秀院报”。
2002年6月,医院开办了全天候、容量更大的重要宣传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官方网站(www.2yuan.org),内设30多个栏目,通过优势医疗、学科平台的搭建展示先进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通过医院动态和医疗信息发布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医院;通过就诊指南、预约挂号等方便患者就医;通过权威专家撰写的健康教育稿件节目,传播科学的医学预防保健知识;通过医院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来展示医院厚重文化底蕴。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2014年10月医院及时推出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西安交大二附院”,每日推送健康科普知识、便民就诊信息、专家在线、身边药师、小贴士等原创内容,方便广大患者及时了解医院最新动态,获取更多医疗资讯及健康科普知识等服务性信息。目前,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近8万,遍布全国33个省市,在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排名中,多次排名陕西省医院微信公众号第一。2016年丁香园网站和医榜联合进行大数据分析排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入全国医院品牌传播百强榜,并荣获医院品牌传播效度奖。
承先启后科学发展 扬帆远航勇立前沿
西安交大二附院始终坚持以生命至上、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为建院宗旨和行为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两次获国家人事部、原卫生部等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西安市文明单位”及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多名医护人员先后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先进教师、全国及省白求恩精神奖、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先进称号。
为配合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员工,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打造夯实优势医疗品牌,高质量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围绕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国内外知名医院的战略目标,在着力打造一个百姓放心、国家满意、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征途上乘风破浪、奋力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