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翱翔 势不可挡 --------记普通外科消化内镜团队往昔今朝
“手握镜端,定睛细观。排除万难,追根溯源。决堤泛滥,电刀迎战。顿冒白烟,转危为安”。这是徐金锴博士于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接到科室会诊电话,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镜下止血治疗场景。患者系术后第一天,便血约500ml,肠腔存血量达600ml左右,经值班医生与主管医生讨论后,决定行肠镜检查。进镜后视野模糊,肠镜检查难度较大。徐博士沉着应对,成功止血,使患者避免了二次手术。此事在科室微信群里一经传开,引来一片叫好声,不仅对徐博士精湛的技术喝彩,更为他的奉献精神称赞。该病例的成功标志着普通外科内镜诊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众所周知,胃肠道疾病几乎占普通外科病种的半壁江山。胃肠镜检查是确诊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该项检查由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预约人数较多,致使科室病人需长久等待,进而延误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大量病源流失。为此,时任普通外科主任的黎一鸣教授经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在科室开展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徐心副主任医师力担重任,克服重重困难,外出学习,图谋发展。回想学习经历,徐心副主任医师借用“诗仙”李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亦或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来形容学习伊始的举步维艰,但他坚信会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黎一鸣主任的支持鼓励及全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徐心副主任医师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言传身教,徐金锴、杨屹、李华等医师及孟小芬护士纷纷参与。他们利用休息时间,看录像,练操作,如饥似渴,刻苦钻研,在力所能及的最短时间内,掌握了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前术中病灶定位等常规操作,面临不同疾病所带来的新挑战下,开展了术中双镜联合、三镜联合诊治、术后胃瘫营养管置入术、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止血治疗等外科相关内镜技术操作,经受了考验,且多次行院内外会诊,传播新技术,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人常说,内镜医生应有一双鹰眼,蛛丝马迹不能放过,古诗云;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良好的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的必要条件之一,就像那草枯、雪化的“催化剂”。“肠疾患者受困扰,肠镜检查见分晓,肠道准备是首要,健康教育不可少”,为此,团队成员在肠道准备各方面不断总结、探索,为肠道准备健康教育开创了新思路。并向相关科室推广经验。
如今,普通外科在陈熹主任及各位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消化内镜团队不断壮大,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近3年来,团队成员获得校级认定医疗技术5项,院基金2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经常外出指导工作,带动外院的消化内镜技术发展。
“我是一块砖,需要任意搬,为尔做贡献,身碎也无怨”,这是团队成员的真实写照,无论上班与否,无论繁忙与否,也无论疲惫与否,只要召唤,勇往直前,正是这种心底无私的博大情怀,才能续写辉煌。
撸起袖子加油干,昂首阔步奔明天。与时俱进求发展,唯留暗香不争艳。雄鹰翱翔,势不可挡,灿烂阳光,就在远方。请记住我们团队成员:面若冰霜,心似骄阳—徐金锴;聪明能干,笑容灿烂—李华;胆大心细,永不言弃—杨屹;帅气善良,从不张扬—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