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科室动态

肾病科完成一例大体重患者的深静脉置管术

发布时间:2018-12-17 17:22:56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近日一例150kg的33岁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需要进行急诊血液净化治疗,但是对于该患者的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却让医生犯了难,由于肥胖患者腰腹部的脂肪和大腿紧密层叠在一起,且肺部感染和体型过胖导致无法平卧、半卧位气短明显,股静脉置管根本无法进行;而患者肥胖体型、颈部较短,半卧位体位无法保持太久,颈内静脉置管亦风险极大。但患者仅有33岁,异常增高的血肌酐提示患者急需血液净化治疗挽救生命,怎么办?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肾病科付荣国主任权衡利弊,一边与患者家属充分谈话,一边果断的决定为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穿刺;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签字后,在付主任的带领下,由吕治安医生主操作、张亚妮技师B超引导,成功的为该患者进行了高难度的端坐位下颈内静脉置管术,置管成功后患者得以及时进行了CRRT治疗清除毒素及体内多余水分,治疗后患者气短症状也到明显缓解。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深静脉置管术是肾病科的常规操作,用于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但尚无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通过深静脉留置双腔管将患者的血管与透析机管路连接,属于血液净化治疗的临时血管通路。一般患者我们通常选择股静脉置管或颈内静脉置管,两个位置各有其优缺点。通常股静脉置管需要患者操作时保持平卧位,当遇到心衰和(或)肺水肿的患者时,由于患者的端坐体位,无法进行股静脉的置管操作,往往选用颈内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由于汇入上腔静脉,离左心房较近,且穿刺区有较多的血管、神经、感受器等重要组织,穿刺中的风险较大,尤其遇到颈部较短的患者,颈内静脉与动脉错开的位置会比较低,离右肺近,穿刺成功率低,出现血气胸的风险增加。

上述也是该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术的困难所在;然而这已经不是肾病科第一次为大体重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了:

今年2月在付荣国主任的指导下,吕治安和贾利宁两位医生为一位体重114公斤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了深静脉半永久置管术,解决了患者因体重过大、无法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困难,使患者得以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今年6月段朝阳高洁两位医生值夜班的时候,在急诊床旁超声的引导下,同时值班的王敏雯、李小玲规培医生的协助下,为一位体重100kg急性左心衰、端坐呼吸的29岁女患者成功进行了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畸形,无常规穿刺点),患者得以及时进行了血液透析脱水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后患者脱离透析,病情好转出院。

肾病科虽然分属内科,但临床操作较多:插管、内瘘、半永久、腹透……;深静脉置管术是肾病科的常规操作,绝对算不上新技术,但回顾肾病科这项“常规操作”的发展,不断在“常规”上挑战着高难度。除了深静脉置管术,今年我们还在常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基础上还开展了10余例“B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内瘘狭窄的患者;还有在常规腹膜透析置管术的基础上为一例肝硬化大量腹水的患者进行了“套针穿刺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去年才开展的“半永久深静脉置管”到今年我们已经成功实施了50例。

其实除了文中所列,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肾病科人,他们不求名、不为利,遇到有操作治疗风险和难度的病人,不推脱、不放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解决困难。在“平凡”中默默的做着伟大的事情,这就是肾病科人的“风骨”!


作者:肾病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