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西安交大二附院普外科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工作纪实 ——恪守医德精益求精 为健康中国助力前行
4月28日上午,2019年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陕西大会堂举行,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是原卫生部和学校重点发展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水平一流,在国内特别是西北地区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荣誉的背后,是集体一路坚定走来的汗水和付出:他们拥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却没有准确的下班时间;他们视病患为亲人,态度温和悉心呵护,遇到疑难杂症勇往直前……他们是普通外科的医护工作者,也是二附院几千名医护人员的缩影。
您以生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前不久,来自甘肃省庆阳的巨大腹膜后肿瘤患者在交大二附院普通外科实施了手术,腹膜后肿瘤大小35×30×22cm,重达6.5公斤,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当时患者也是辗转几家医院均表示手术困难太大,恢复情况难以预料,患者及家属忧心忡忡,最后几经周折找到交大二附院普通外科。
治疗小组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肿瘤状态并制定了精准的手术方案后,于2018年12月18日为患者实施了手术。因肿瘤与周围器官关系复杂,右侧肾脏被完全包裹,治疗小组默契配合,细心判断肿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尽可能地保护好周围大血管防止血管损伤造成大出血,肿瘤最终被顺利切除。专家们专注的神情、精细的解剖手法以及对患者的耐心讲解,这些为患者全力以赴的职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患者亲属,使得患者亲属几度落泪。
2019年初,普通外科利用3D辅助成像技术完成一例巨大肝脏肿瘤切除术。来自陕西长武县的患者,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右叶巨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1月26日普外科治疗小组借助3D辅助成像系统术前进行精准评估,顺利完成了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术中实际情况比预想更困难,操作空间狭小,一旦肿瘤再次破裂,大量出血,后果不堪设想。治疗小组果断采用前入路切肝方法,先控制入肝血流,再离断并分离右半肝,精细操作、精准解剖,细心结扎每一根血管和管道,完成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为患者进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使普外科在巨大肝脏肿瘤手术治疗方面也迈进入了精准肝切除时代。
几乎每一天,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普外科血管介入小组终于结束了从前一天晚上20时开始,连续近10小时血管介入术。送走最后一名患者,治疗小组还需要回到病房,一一查看术后患者。之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值班室小憩片刻。连续24小时的工作,休息的时间仅仅只有一个半小时,短暂的休息后,清晨七点半,治疗小组便又重新投入新的工作。长期加班加点、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半夜临时接诊,像这样忘我的工作状态、这样的付出都是为了看到患者康复的笑脸,只有这样所有的付出也才都有意义。
这些只是普外科日常工作中的小小片段,在陈熹教授的带领下,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践行着为患者全力以赴的职业操守。无论何时何地都将患者和亲属的重托谨记在心,尽己之力为每一位患者解除身心病痛,让他们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为生命保驾 为健康护航
普外科经过多年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致力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基础与外科治疗的研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创新,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近年来微创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腹腔镜胃、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处于西北地区前列。规范的甲状腺肿瘤根治术,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腹膜后肿瘤治疗方法独到,肝血管瘤治疗独具特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位肝门部胆管肿瘤的手术治疗、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等技术水平与国内领先水平同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肿瘤,已形成普外科的自身优势与特色。血管介入手术开展时间虽短但发展很快,近年来血管疾病治疗水平居西北地区前列。积极开展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团队配合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化的管理,使得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有效缩短。
为解决患者看病难、住院难、手术等待时间长的状况,普外科积极开展甲状腺手术、腹腔镜胆道手术、腹腔镜疝手术等三四级手术的日间手术治疗。制定了规范的日间手术实施细则,通过专人预约、全程随访、统一管理的模式,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可靠,也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日间手术的开展,不仅及时解决了患者的病痛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最大化地体现出为民服务,利民、便民的服务理念,但是为完成日间手术,每位医生需要牺牲很多业余时间,经常需延时手术,为了患者的利益普通外科团队的医生们无怨无悔,努力增加日间手术量。
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在完成日常忙碌的医疗护理工作后,普外人积极投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媒体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传播健康理念、讲授治病防病方法,为西部贫困地区的百姓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贡献一己之力。普外科先后制作了针对西部地区病患的“甲状腺疾病知识”、“造口袋更换方法”等多项健康视频,并在各大视频平台、公众号、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分享,让更多群众受益。此外,普外团队还定期深入社区、基层医院进行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为健康中国助力前行。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普外医护团队率先开展医护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将医护服务延伸到病房之外,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阶段保驾护航。2008年建立的“交大二院造口之家”,通过对造口患者规范的教育指导、定期回访和造口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护理服务从病房延伸到患者的康复期,患者受众辐射到周边省区、地县,直接受益患者超千人次。2018年科室又成立了“癌症患者关爱之家”,通过在线指导、线下回访、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爱,促使其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传前沿医术 扬高尚医德
“仁心仁术、尚德尚医,求实奉献,开拓创新”的院训已成为全体普通外科人的行为准则。在秦兆寅、纪宗正、黎一鸣、陈熹历任主任的带领下,老一辈专家教授言传身教用其实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践行着爱国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年轻一代的医生。年轻医生虚心好学,在传承中勇于创新,争做学术楷模和技术先锋。在普外科定期举行的诊疗技术竞赛中,普外人早已形成了你赶我超、比拼医术医德的积极氛围,整个科室团结奋进,不断进取,形成了一支人员配置合理、组织结构优化、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精湛、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优秀医护团队。
医疗与科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历届普外人均秉承着医疗科研两手抓的理念,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培养医务人员的科研敏锐性,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研究课题,最终解决问题服务于临床,提升临床医疗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科室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积极选派优秀的医护人员在国内外顶级医疗机构交流、学习,扩宽国际视野,全面提升医疗科研水平。2018年共派出4名中青年骨干医生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地进行中长期的访问学习,2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
为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学习业界学术进展和学术创新,科室积极筹办组织多项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学术交流,组织远程的手术直播,在中青年医师中举行案例大赛,进行学术辩论,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科研能力。2018年共主办静脉论坛、胃肠高峰会议、胰腺疾病研讨会等5场医学盛会,邀请了来自日本、北京、上海、福州、广州、成都等多地的知名专家60余人次进行了授课分享。共有700多人次参加了现场会议,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在线参会人数超千余人次。
不忘初心,开拓奋进。荣誉是二附院普通外科集体的骄傲,也激励二附院人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新思想的践行者、新时代的奋斗者、新目标的实干者、新风尚的引领者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