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科室动态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疫情阻击战,我们相遇在武汉

发布时间:2020-03-06 17:19:56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曾经认识的武汉是“醉美樱花在武汉”的烂漫樱花,是“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江滩盛景,是“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的小吃美谈,亦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天下第一楼。而我们消化内科6人医护抗疫小组人员都是初次到武汉,却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这场疫情牵动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心,我们和千千万万个抗击疫情的天使们一起相遇到武汉,开始了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之旅。 

来武汉的第二天,我们火速进入备战状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特殊时期,大家集中开会的机会不多,开会时大家都特别认真,领导叮嘱最重要的就是防护及注意事项。


微信图片_20200213081151.jpg

 

微信图片_20200213081202.jpg


排班分组确定以后,首先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我们把学习视频,教程看了无数遍,但实际练习后自己做的还是不熟练,大家都很着急,一起想办法。接到通知第一个确定出征的是符翠老师,她十分焦虑,反复的让我们检查她穿脱防护衣,摘卸护目镜的流程,大家一直练到凌晨两点钟才去休息,第二天早上又接着到史海涛老师房间门口练习,一遍一遍又一遍,彼此监督,相互出谋划策。

这一天,我们迎来了首次6人小聚餐,可是也只能端着各自的盒饭相隔2米远。领导通知符翠老师所在的护理组延迟去病区,史海涛老师就成了我们中第一个出征人员。大家都十分紧张,他是下午三点的去病房接班,我们所有人上午已经聚集在史海涛老师房间门口,叮嘱他各种注意事项,希望第一天的工作一切顺利。史海涛老师却很淡定,练了两次穿脱防护服,但是两次帽子都会沾到自己的衣服,大家正在为这件事焦虑的时候,马师洋老师带来了新的消息,医院的流程是将隔离衣穿到防护服里边的,大家可以放心,不用担心脱防护衣的时候帽子会碰到衣服背面。我们反复帮史海涛老师检查用物是否准备齐全,叮嘱他穿脱防护服的注意事项、如何妥善固定眼镜、如何防止护目镜起雾,大家生怕他漏掉什么。下午2点30分我们下楼为史海涛老师举行了小型的欢送仪式,大家决定在第一次出征前互相送行,合影加油,让彼此能少些焦虑,踏实工作,做好防护。由于医疗物资有限,史海涛老师的第一个班并没有在病房工作,是在清洁区办公室熟悉系统和患者病情,我们接管的病区共有45个患者,8个病危患者。


 

整个同济中法院区收住的全部是新冠患者,隔离的患者见不到家人,部分危重的患者躺在病床上,带着呼吸机,似乎在等待命运的宣判。马师洋老师接史海涛老师的班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马老师说晚上累的不行只睡了不到2个小时,但醒来后发现口罩松了,违反了感控原则,在这种环境,意味着对自己和队友健康的严重威胁,老马同志悔恨交加,发誓下次轮夜班一定不睡觉了。

随后符翠老师、李静老师和寇璇依次进驻了病房,我们每个班次是4个小时,加上来回路程、穿脱防护服、消毒最少需要8个小时。在病房里穿着层层的防护衣,带3层帽子,2层口罩,捂的严严实实,出来的时候已经浑身湿透,回到驻地,还要全身消毒,外衣外裤单独放在酒店3层,穿着手术衣回房间,再各种消毒、洗澡。每当看着病床上躺着的患者,我们想的只有“我们能做什么?”“能为他们做多少?”天灾人祸,大抵如此,生命如此脆弱,但我们仍然在抗争,也要一直抗争。

 

微信图片_20200214155826.jpg

 

当我成为我们消化科小家庭最后一个进病房的人时,我好像更加焦虑,更加忐忑,更加害怕,似乎他们都能看出我的不安,都来送我第一次出征,我的心一会悬起来,一会降下去,每个人的叮嘱和关怀,让我拾起自己唯有的一点小信心坐上了去医院的车,这条路很长,比我想象的长,看着陌生的街道,孤独的路灯,稀有的车辆,最显眼的灯就是各个医院的灯,好像谁也不会灭掉它,不会打倒他,就像战士一般,无人能敌。车上的大家无人说话,不知是疲倦还是忐忑,还是准备蓄势待发,总之气氛好像凝固在了那里,像一个打不开的结,好像大家不约而同的将思想凝固在了一起,随时准备下车战斗。 

经过几周的工作我逐渐适应了隔离病房的工作状态,此时我知道真正战斗的时候到了,走在空荡的医院门诊楼里,医院里弥漫着浓郁的消毒水的味道,我隔着口罩也能闻到这股战斗的气息,恍惚间我似乎看到大家的力量那双煽动着的隐形翅膀,在用力拍打,准备进攻。夜晚的病房很安静,每个房间的呼吸声都能传到护士站,推开病房的一刹那,又一股比大厅还浓郁的消毒水的味道会迎面扑来。每当看到戴口罩大声喘气的病人们,喘息声中透漏着渴望,期待,和无奈,此时的我忐忑的心早已不在,只剩了勇敢向前的心,我轻轻关上了门,我在长廊里思考着,无论我的力量有多么的渺小,我一定竭尽全力要做一个战士,让他们不要失望,不要放弃。

回去酒店的路依然漫长,天亮的武汉依旧人烟稀少,孤独的路灯早已熄灭,可是我内心的焰火无法熄灭,我在想象车水马龙的这座城市,欢声笑语的人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消化内科抗疫队员相遇在武汉,我们与交大二院援鄂医疗队一百余人相遇在武汉,我们与全国四万多医护人员相遇在武汉,我们与新冠患者相遇在武汉,我们一起相遇武汉,打响疫情阻击战,我们彼此的相遇有责任、有信任、有信心、有鼓舞。我们要用翅膀挥走所有阴霾,让一切都像从前一样了,我们多想万千世界的每一个时空里,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笑逐颜开!

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作者:消化内科 高树娜 图片:消化内科 李静 责编:傅媛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