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交二方案” 彰显交大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抗疫成果展示与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贯彻第20届“全国科技活动周”相关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技战疫先进典型,讲好一线抗疫故事,8月29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千人会议厅隆重举办“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抗疫成果展示与交流会”。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董小龙、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新哲、陕西省卫健委副主任杨联昌、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刘顺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昌昌、宫辉、副校长颜虹、党委副书记赵军武,以及医学部抗疫人员代表、三所直属附属医院、部分非直属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代表、医学部师生代表共500余人参加大会。大会由医学部党工委书记陈腾主持。
医学部党工委书记陈腾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颜虹发表讲话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颜虹首先致辞,他说到,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者和科技人员勇敢站在抗击疫情战场最前沿,交大302名勇士闻召而动、临危不惧、辞别亲人,向着武汉勇敢逆行,抱着以命换命的誓死决心,勇敢扛起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使命,救死扶伤、力挽狂澜,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肝胆,这正是交大医学“兴医强国”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交大、陕西乃至中国的贡献,向所有抗疫勇士致敬。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董小龙发表讲话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董小龙向交大抗疫英雄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疫情发生后,我省高校第一时间组织各学科团队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应对有效的科研成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西安交大勇挑重担,派出多批医疗队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验系统结合,投身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彰显了陕西高校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希望交大全体师生弘扬西迁精神,向以施秉银教授为代表的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优秀代表学习,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普惠民众,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我省由科技教育资源大省向创新驱动强省转变、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新哲发表讲话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新哲在讲话中说到,参加这个会感受到交大科技活动周的展示非常生动形象,让人非常震撼。新时代大学有4项责任和义务,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在抗疫的战场上,交大医学人的表现让大家看到了交大西迁精神的传承,战疫英雄的光辉事迹让人看到了高校的希望、医学的希望。交大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中产出了科技成果,体现了创新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希望借助科技活动周,交大能再攀科技高峰。
陕西省卫健委副主任杨联昌发表讲话
陕西省卫健委副主任杨联昌在致辞中表示,大会大家共同见证了西安交大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的突出科技成就和贡献,对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大示范意义。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交大302名勇士是陕西援鄂抗疫的主力军,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了陕西力量,他们救治患者、科技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抗战迁陕精神和西迁精神。当前,抗疫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要协同起来,为战胜疫情做出新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大会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秉银院长以《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全力救治新冠患者》为题,深情回顾了带领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重症病区奋战的日日夜夜;西安交大公卫学院院长庄贵华教授以《分析数据 研判疫情 建言献策 技术支撑 交大公卫人的努力与付出》为题,讲述了自己带领公卫团队投身疫情防控的经历,介绍了团队开发数据采集、管理云平台等科技成果,呼吁大家要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工作;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教授、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以《核酸检测有利器 科技抗疫显身手》为题,介绍了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及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40余个国家级地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西安交大一附院影像科郭佑民教授以《“抗疫”工作汇报与基于AI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为题,介绍了他带领的团队研发的新冠肺炎影像快速辅助诊断系统的内容、特点和应用,特别是免费开放给全国医务工作者使用,极大助力了科技抗疫;西安交大二附院党委书记巩守平教授以《“疫”不容辞与见“疫”勇为》为题,讲述了他带领援鄂医疗队勇敢奔赴疫区、全力救治患者、给与人文关怀、圆满完成任务的抗疫经历。
西安交大二附院党委书记巩守平教授做大会报告
巩守平书记分别讲述了“白衣执甲”的“疫”不容辞、见“疫”勇为、思想统一和工作体会四部分内容。在报告了交大二附院救治新冠患者的硬核方案和组织管理后,他总结了八点体会:只有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才更加有基础;群众无小事,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办好,组织才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充分相信依靠发动群众,“抗疫”才能战无不胜;要公平公开公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团队才能激励每一位成员奋发有为;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融入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更加有力量;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监督执行是确保战斗力不减的重要保障;在这支年轻的队伍里边,深深体会到走进青年人,鼓励青年人,在困难与风险中磨练青年人,他们的成长才能更快;疫情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一个大考场,也是一面镜子,特别是国际疫情的多点暴发,让大家更加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法宝,党的优良传统必须在工作中发扬传承和光大,让党旗在抗疫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随后,与会领导为抗疫英雄中的优秀代表颁发“西安交通大学战疫英雄纪念章”并合影留念,二附院受奖人员22名。
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发表讲话
最后,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在讲话中表示,这次展会很有意义,契合了当前的主题“民族的灵魂”。这次疫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考验着国家能力,包括执行力、动员力,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战疫力量。疫情毫不偏袒,证明表现最出色的是中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新冠疫情这个重大历史事件面前,每个人都应把自己和国家结合起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着眼未来,健康中国是主题,医学尤为重要,医学要创新,创新的落脚点是人,因此我们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得更强大。要做到真正的创新,就要用创新推动社会实际进步。我们看到了战疫的闪光点,更好地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伟大之所在。
会前,参会领导和与会人员参观了由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主办的科技抗疫成果展及抗疫实物展。
二附院以图片、实物、微视频和主题报告等形式,生动、全面展示了该院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实力呈现。科技与人文并重,医疗与护理相辅,中西医方案融合,专业与科普共鸣,救治与预防同频,陕鄂两地双线作战,国内“云讲堂”与国际“云交流”同期在线,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医者责任与家国情怀相得益彰,是二附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的交大力量。
图片展以抗疫时间轴为主线,分别展现了“出征”“援鄂”“守土”“凯旋”“最美”5大部分内容。
“出征”是2020年医者的最美姿态,也是“此时不出手,枉费从医心”的铿锵行动。西安交大二附院先后在大年初二、初九和正月十五元宵节派出三批共144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在国内疫情好转时派出2名队员参加了援塔吉克斯坦医疗队;派出多名队员支援北京、新疆和省内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等工作。
“援鄂”是白衣执甲的初心,也是武汉保卫战的科技支撑。医疗队推出六大硬核方案:大剂量维C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足量,短程,联合”的用药方案;推出疑似和确诊新冠患者气管插管流程和应急预案;为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实施首例颅脑手术,并形成手术实操方案;托珠单抗、大剂量丙球联合CRRT 三联治疗新冠肺炎复发CRS(细胞因子风暴)的关口前移救治方案;两群双轨分层四段全方位医学人文关怀方案;采用中医贴敷疗法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六大“交二方案”公布后被各地医疗队推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交大智慧,陕西智慧。
“守土”是护卫三秦大地的全力以赴。做好预检分诊,坚守发热单元,多途径为民众科普,做为省联防联控专家成员单位,助力全省防疫决策。作为收治新冠患者的4家省级定点医院之一和全省新冠孕产妇收治指定医院,为陕西省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新冠肺炎确诊产妇成功实施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新生儿脐血,静脉血,羊水和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为全社会交出的一份阻断母婴传播的“交二方案”。
“凯旋”是胜利的喜悦,是“此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是心中澎湃的中国自信。
“最美”是至暗时刻的星火燎原,让大家永远记住泪别家人的战士、共战疫情的夫妻、努力奋斗的90后、英勇温暖的男团护士等不同群体的感人瞬间,正是这些力量,汇聚成中华民族勇毅前行的磅礴气势。
实物展区呈现了西安交大二附院在陕鄂两地科技抗疫的真实用物。从队旗院旗到49份组织纳新材料,从一份份请战书到写出心里话;从一封封传递关爱支持的书信到记录医疗护理过程的救治日志;从医护人员撰写的科普著作到高危操作的正压头套;从研发的低压惰性热循环防护用品灭菌仪到运送新冠患者的负压转运仓;从自制的中医药敷贴到护理“点单服务”清单;从科技论文科研项目到远程会诊的显示设施以及部分科技成果的图片等等。
交大二附院微视频《凡人圣心 破疫前行》《爱你无悔》《绿里兰章》《凯旋在春天》等在展厅播出,视频以情景再现和故事叙述等方式,展现了全院医务人员以铁血担当彰显站位高度,以人文关怀诠释了医学温度,以科学救治展示技术硬度,以差异诊疗聚焦施策精度,以士气高昂折射管理力度的五度聚焦抗疫历程,表达了二附院医者大医大义、为生命之光的厚度和宽度。
二附院李宗芳院长接受媒体采访
此次科技抗疫成果展示与交流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会议期间,二附院李宗芳院长就此次展示的抗疫科研成果接受了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健康时报、阳光报、新浪网、搜狐网、中青网等媒体的专访。
此次二附院展出的抗疫科研成果是由二附院研制的低压惰性热循环防护用品灭菌仪。这一科技成果由二附院李宗芳院长团队联合西安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单智伟团队研发。李宗芳院长介绍:“疫情暴发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发现几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防护服的紧缺。防护用品不足直接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一次性医疗防护用品使用后消毒再利用的问题急需探讨。”常规情况下病毒细菌不能在高温下存活,但是防护用品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严重变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防护用品消毒再利用的关键。
“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很小的温度区间,可以同时满足灭菌与材料保持两个条件,由此设计了这台低压惰性热循环防护用品灭菌仪,它是世界上首台完全意义上针对防护材料的灭菌仪器。”项目核心成员、西安交大材料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张朋诚表示。
此项目得到了西安市科技局的支持,并且获得西安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资助。灭菌仪目前已经通过了防护效果测试,下一步将进行病毒灭活效果测试,一旦投入使用,按照单台仪器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将实现40件防护服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抗疫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