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研人员在心血管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致死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中风、外周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脂质代谢障碍和炎症被认为是参与AS发生的两大重要因素。补体是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敏毒素C3a是补体代谢产物,其如何参与AS的炎症反应过程,以及通过何种分子机制调控炎症反应,还不清楚,我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补体C3a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髓系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参与调控炎症及免疫反应,从而影响免疫相关疾病的进程。二附院李可课题组组采用C3a受体敲除小鼠与ApoE小鼠杂交构建双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发现C3a-C3aR信号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C3aR信号主要通过减轻局部和系统性炎症及调控巨噬细胞向M2(抑炎)表型转化而发挥保护作用;提示本研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述研究成果以《C3a/C3aR信号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保护作用》(Protective Role of C3aR (C3a Anaphylatoxin Receptor)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in
Atherosclerosis-Prone Mice)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心血管研究杂志ATVB(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科研中心实验室魏琳琳和马宁为第一作者,李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杂志是心血管领域经典权威期刊,主要接收发表与心血管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注重文章的原创性和机制探讨。
上述工作得到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医学部国家级后备人选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近年来,二附院李可教授团队注重与国际著名实验室开展交流合作,围绕补体系统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开展机制研究,研究证实补体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李可课题组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杂志如JCI,JASN,KI,JCI Insight上发表多篇代表性论文。本课题所涉及的全部实验内容均在二附院科研实验中心完成。
论文链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ATVBAHA.120.314150
上一篇: 镜下融合,微创且可靠
下一篇:患者为急诊科医护团队送来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