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血液科牵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MDT启动

发布时间:2021-05-28 17:20:36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2021年5月26日下午,由二附院血液内科牵头,在原有淋巴瘤多学科协作模式(MDT)框架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治MDT启动。会议由血液内科主任何爱丽教授主持,邀请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室参会。

微信图片_20210528152709_副本.jpg

何爱丽主任介绍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疾病特点:是只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可累及脑、脊髓、眼或软脑膜的一种罕见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占所有脑瘤的2-3%,本病侵袭性强,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病理诊断目前仍然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判断为其他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而进行手术切除。其实对于PCNSL来说,除瘤体巨大、挽救生命时需手术切除外,联合化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手段,靶向药物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临床上也被观察到良好疗效,如何在临床中尽早识别、确诊病例成为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

血液内科刘捷副教授在会上援引淋巴瘤最新NCCN指南和《中国淋巴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指南》,就PCNS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进行了详尽介绍,让大家对PCNSL的治疗和开展MDT模式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各位参会教授就如何提高PCNSL的发现、诊断及鉴别效率等方面发表了专业见解,并对具体实施中的技术条件及操作要点在会上进行了详尽交流;卜宁教授提出,对于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患者,影像学检查(头部CT平扫或MRI)是检查的第一步,识别PCNSL的影像学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检查是提高该类患者诊治效率的前提;权俊杰教授提到,立体定向活检作为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常态化开展的操作,可方便快捷地帮助获取颅内占位病灶组织学标本,可为PCNSL的取材及确诊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血液科古流芳副教授通过一例PCNSL的诊治体会,谈及MDT的必要性,缩短诊断时间,为患者诊疗赢得时间,改善了患者疾病进程和预后。

何爱丽主任总结发言,因PCNSL本身具有隐匿性复杂性的临床特点,以往二附院该类患者收治率不高,除神经内、外科的大力协助以外,还需影像科、病理科共同协作,做到及早发现PCNSL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诊疗。构建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MDT会诊体系,对提高我院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为促进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都提供了新的平台。

作者:血液内科 图片:血液内科 责编: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