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碧“血”丹心铸医魂——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何爱丽
2021年8月19日,西安晚报9版整版刊登我院血液内科何爱丽教授专访,题为:《碧“血”丹心铸医魂——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何爱丽
碧“血”丹心铸医魂
2017年6月的西班牙马德里,第22届欧洲血液年会有来自全世界的近万名血液“大咖们”在这里分享经验和成果。即将在这个全球顶尖的血液学盛会上发言的,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医生。这位个头不高、来自陕西女医生所要做的报告,将会“引燃”整个会场,并推进全球骨髓瘤治疗的进程,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何爱丽教授。
30年坚持 守得云开见月明
1989年,以全年级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本科毕业的何爱丽,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当时血液科也刚成立不久。在这个科室,她从一个小小的本科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交大二附院内科学系主任、血液科主任。在何爱丽眼里,血液科的发展变化包含了硬件设施的增加、学科建设的进步、治疗技术的创新……而这些改变,她都参与其中。
“我刚来到血液科时规模很小,正式床位只有18张,而且还经常收治不满。何爱丽说。“因为血液病发病率比较低,而且那时候的诊断手段简陋,诊断白血病的时候,看骨髓片子、看形态学就能给病人诊断了。而且那时候的抗生素、化疗药物也没有现在这么好,骨髓移植技术开展的也不好,更何谈靶向、免疫治疗。所以,患者入院往往都是不能治愈的。”
身为一名立志于治病救人的医师,何爱丽曾经为此苦恼、彷徨过,但也正因此,更加激发了何爱丽攻坚克难的决心。“血液这门学科发展的很快,床位随后增加到50多张,再到现在的三个病区120张床位,另外还有一个移植仓病房。这都是病人入院治疗的硬件保障。”何爱丽表示。近些年,学科发展、技术发展、整个医学领域发展都是非常迅猛的。第一个靶向药物、第一个单克隆抗体都是给血液科患者使用。血液病患者从不可治愈到延长生存,甚至可能治愈已经不是梦想。
何爱丽表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在她89年毕业的时候维甲酸刚问世,以前患者得了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医生们都很头疼,因为化疗容易出血,乃至死亡。但是我们中国人发现了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就使这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下子从不可治愈到了90%以上的不通过骨髓移植就能治愈的疾病。这样的一些进步,给了血液病患者和血液科医生很大的动力、很大的希望,觉得血液病只要经过努力探索,就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手段,使患者转危为安的。
横空出世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
何爱丽主任表示,2017年SCIENCE杂志上刊登的最具突破性的技术,就是CAR-T细胞技术。那么,什么是CAR-T细胞技术?何爱丽解释道,通俗的说就是把一个肿瘤细胞上的抗原制备成一个抗体,然后把这个抗体连到T细胞上。T细胞是杀伤肿瘤细胞的,相当于人体内的警察,我们人为的给警察头上带了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只识别肿瘤细胞上的抗原,那么带着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进入人体后,发生反应就能杀伤肿瘤细胞,所以专业名词叫做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免疫疗法。
这样的一个疗法的发现,最初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二附院血液科跟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协同开发、协同创新,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了以B细胞成熟抗原为靶点,也叫BCMA为靶点的一个CAR-T细胞来治疗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一期57例患者,总体有效率达到80%,CR率达到68%,2017年到美国的临床肿瘤大会上去做大会发言时,这个结果惊艳了所有的参会人员。这个会场上,中国作为一匹黑马横空出世,CAR-T细胞技术在全世界叫响了,跟美国同期的产品比,它疗效更好。后来这一款CART细胞在美国做了一、二期的临床研究结论,与西安交大二院血液科的结论几乎是一样的,非常安全可靠,这一疗法目前在世界上可以称得上NO.1。
2017年曾经有一位来自瑞士的骨髓瘤患者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这位“特殊”的“洋病人”名叫托马斯,他患有复发性骨髓瘤,为了延长生命,这位富有的互联网创业者随时都在关注着骨髓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17年在网络上看到欧洲和美国血液年会上关于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科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后,他立即乘飞机来到西安,要求参加临床治疗。当听到何主任说,这里的环境和条件与欧洲、美国相比也许有一定差距,让他再考虑考虑时,托马斯坚定地告诉何爱丽,在此之前他已经研究过血液年会上的相关报告,他在欧洲等发达国家也都治疗过,他来到中国,来到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科,最看重的是这里领先世界的技术,他相信中国医生的医术!
于是,托马斯也成为了交大二附院血液科CAR-T临床治疗患者中第一位外籍人。令何爱丽欣慰的是,经过精心治疗,托马斯的检查结果现在已经达到了骨髓瘤治疗中最理想的“完全缓解”状态,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在治疗的过程中,托马斯感慨地对何爱丽说“doctor and nurse are excellent!”(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是杰出的!)
何爱丽认为,在CAR-T细胞技术上血液科所做的贡献对全世界的血液病学都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希望这一技术能造福更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这是也是她作为一个血液科医生最大的安慰。
不忘初心 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自毕业以来,何爱丽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在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的同时,她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钻研新技术、新业务。她与爱人都是医生,而且都在各自单位担负着科室领导,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她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知识上。在她以身作则的带动下,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科室骨干、年轻医生把工作当事业干,形成了勇于承担,不断创新的良好科室氛围。
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告诉笔者,何爱丽平时经常给学生说,病人的事比天大,一定要多体谅患者的处境,不必去计较患者的急躁态度,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去对待患者,多关心患者,多给患者精神安慰,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她本人平时在接待患者时,总是考虑如何既能治好患者的病,又能尽可能减少费用,总是会为患者拟定好几套治疗方案,让患者根据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只要是病人需要,何爱丽从来都不考虑自己的休息吃饭有没有时间,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
“30载医学路,30载医学人,岁月不曾磨灭我当初的满腔热情,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回报国家和社会,愿世界永远充满温暖。”何爱丽表示。这既是何爱丽的“初心”,更是对患者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