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科室动态

重症医学科召开2022年度总结大会

发布时间:2023-02-17 17:12:03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重症人在岁末年初的抗疫战中为生命承重,在责任与重任面前,冲在前、顶得住、抗的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竭尽所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值此岁到春回之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齐聚,于2023年2月15日隆重召开2022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

王小闯主任肯定了2022年全体医护人员在临床、科研及教学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有医护的无私奉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image1jpeg


王利护士长对2022年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对全体医护人员在3年抗疫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与感谢,用铿锵有力的诗句与大家共勉:秣马厉兵起征程,栉风沐雨砥砺行。


image2jpeg

临床科研齐头并进,求真务实笃行致远。王岗副主任对2022年的科研教学工作做汇报总结。他指出:去年我科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科研及教学工作丝毫未松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丝路问道—临床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丝路重症青年讲堂”及“丝路重症交叉论坛”受到全省重症同仁的一致好评。最后,他肯定了大家在骨干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中的付出,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及科室的影响力。


image3jpeg

深耕专业精进不止,医术精湛美名远扬。王小闯主任就去年科室工作重点及医疗工作做出汇报,并制定了2023年的科室工作计划。指出,去年科室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科室的帮助下较前有明显进步,获批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工作已完成,并开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申报工作。同时,科室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在3年的抗疫工作中为医院,为全省做出巨大贡献,科室人员先后支援过武汉、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码医院、吉林、宝鸡、洛阳、商洛、西藏阿里及榆林,在年底的抗疫工作中,更是成为急危重症救治的中流砥柱。

王主任强调了2023年的工作重点,医疗上要进一步加强诊疗行为规范化、流程化,开展转运ECMO及手术桥接ECMO;科研上积极引进具有基础医学及医工交叉背景青年人才,继续牵头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教学上以落实好骨干医生培训为重点,同时争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先进基地;继续举办高质量会议及培训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为申报建成国家重症区域医疗中心不断努力。他指出:事虽难,做则成,路虽远,行必至。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夯实基础,发展科室特色优势医疗技术,为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不断努力奋斗。


image4jpeg


随后,王小闯主任、王岗副主任、王利护士长、吴媛副主任医师为2022年表现优异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


吃苦耐劳奖(工作时间最长者)

医生:赵潇

护士:崔翠霞、安珊、刘洋

最受家属欢迎奖

医生:马琪

护士:胡波、刘佳、郭莉娜

能工巧匠奖(操作最多者)

医生:马海畅

护士:张彪、王香、王宁宁

春风化雨奖(最佳带教老师)

医生:张小玲

护士:刘雪娇、周美美、王佩

无私奉献奖(执行科室任务最多者)

医生:韩俊丽

护士:张雨、杨康、刘洁

钻坚研微奖(科研工作表现突出者)

医生:李佳媚、张静静

护士:崔彦飞

崭露头角奖(最佳新工奖)

医生:石晶

护士:张溪、杜杨辉

面面俱到奖(科室工作贡献最多者)

医生:赵玉杰

护士:李红玲、苏丹、王英


封面jpg


对于科室发展,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吴媛副主任医师讲到2023年我们应团结一致、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坐上重症医学科这艘大船,扬帆起航;张小玲主治医师站在住院总角度发表了近一年的工作体会及感受,感谢科室优秀的平台,感谢同行的医护战友,表示未来会继续努力为科室舔砖加瓦;新工代表石晶医师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忐忑到稍有从容,是不断学习、勇敢尝试的结果;护理代表崔彦飞、胡波、刘雪娇护师分别发言,分享了自己这一年获得的科研及护理工作的成就,参与抗疫工作的体会,言语间是作为重症人的骄傲;护理新工代表杨柳分享自己在2022年的收获与辛酸,展望2023年,她希望补足短板,奔赴在热爱的路上。

最后,王小闯主任指出,2022年对于重症人来讲是不凡的一年,临危受命但不辱使命,再次感谢兄弟科室、院方及各方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同时强调往者已矣,来者可追,相信新的一年将不负医院、学校、社会的重托,不忘初心,逐梦同行。

作者:重症医学科 郝艳琴 图片:重症医学科 责编:傅媛馨